2023年上海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经个人申报、学院初审与公示,共产生22位候选人。经学校组织评审,10位研究生获得本年度上海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现公示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何祥喜
何祥喜,男,汉族,共青团员,上海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202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李丽副教授,合作导师侴术雷教授(温州大学),现就读于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领域为新能源材料。在校学习研究期间,所有课程成绩优良,平均成绩82.50分,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学习刻苦,乐于助人。并于2023年获得获得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化之星荣誉称号。同时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一次。
就读期间,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横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23.3,分别为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9.714);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9.698);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10.383);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6.065);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IF=5.4);Materials Lab(新刊),其它共同作者发表文章14篇,论文累计被引用405余次(Google scholar统计),H指数11。
在应用创新方面,一直致力于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产业化研究,主导开展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小试、中试环节的工艺研发与产线建设,负责建设年产300吨级硬碳负极中试线,所研发生产的硬碳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多次参加钠离子电池等相关学术与产业界会议,并受邀在相关产业界会议作主题报告《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2. 谢耀
谢耀,男,汉族,共青团员,2021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导师孙丽宁教授,现就读于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稀土发光材料。在校研究学习期间,所有课程成绩优良。遵纪守法,尊重师长,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此外,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参与上海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志愿服务工作。
就读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1项和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1项。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共发表SCI论文16篇,总被引数高达238次,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包括1篇Angew. Chem. Int. Ed,1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ESI高被引论文),1篇Nano Research以及1篇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另发表授权专利一篇(第二完成人)。工作得到了业内同行高度认可,获得了爱丁堡仪器公司举办的“Edinburgh Instruments Application Research Paper 2023 China Collecting”三等奖。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参加第五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医疗健康大会,参加第九届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并作墙报展示,在上海大学理学院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和理学院研究生化学创新学术论坛作学术汇报。同时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一等学业奖学金三次,鸿之微奖学金一等奖两次。
3. 卞明运
卞明运,男,汉族,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艳丽教授,现就读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研究领域是云环境下隐私保护计算。在校研究学习期间,勤奋刻苦,按时参加学校设置的公共学科以及专业课程学习,所有课程成绩优良,平均成绩89.80分。遵纪守法,尊重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积极参与学院和学生宿舍志愿服务活动及担当校趣味运动会志愿者,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博士在读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2023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高水平SCI论文两篇,分别发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影响因子:11.648),以及物联网领域顶级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影响因子:10.238)。另外还有两篇论文分别投稿至2024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24)、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ing。就读期间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等。在学术研究之余,积极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学术报告了解领域最新进展,并希望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更加有意义的研究。
4. 戴胜男
戴胜男,女,汉族,中共党员,2020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导师杨炯教授,现就读于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热电材料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校研究学习期间,所有课程成绩优良,平均成绩87.00分。遵纪守法,尊重师长,曾任院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和上海大学创新管理部学生助理,积极为师生服务;此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等多项志愿活动,服务社会。
硕博连读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共参与发表SCI论文9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于2023年在国际顶刊Nature Physics 上发表题为《Strong phonon softening and avoided crossing in aliovalence-doped heavy-band thermoelectrics》的学术论文1篇,其余3篇分别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Material Today Physic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国际著名期刊上,累积影响因子超过60。同时还有4篇分别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身份的SCI论文在整理。与导师合作申请软件著作一件。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研究成果摘要分别被2020-2023年共三届材料大会以及2023年热电材料大会接收,并于2023年7月在材料大会做口头报告,在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节中获优秀墙报奖。同时荣获一等学业奖学金一次,二等学业奖学金两次。
5. 洪潇
洪潇,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 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冰教授,现就读于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的理论与应用、 数学模型与数据分析。在校研究学习期间,思想端正,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按时完成研究生期间规定课程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平均成绩为86.75分。
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军工类项目,并辅助导师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目前,以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Knowledge-Based Systems、Chaos, Solitons & Fractals和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上共发表论文4篇,以第二和第三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haos, Solitons & Fractals和JCR Q1分区期刊PLoS One上发表合作论文2篇。同时,以除导师外第一作者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其中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此外,还有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和第二作者身份完成的论文投稿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术活动,曾在上海大学首届“博思论道”博士生学术创新论坛、2023年全国复杂性科学会议和第十七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上做报告,以及曾在第十届复杂网络及应用国际会议上做墙报展示。除了科研和学术活动之外,还积极参加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和四行仓库纪念馆。读博以来,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推荐和候补人选各1次,上海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次、上海大学学业奖学金二等奖2次和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1次。然而,前进的道路永无止境,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还会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术论文写在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问题中,为新时代发展而努力!
6. 汪一辰
汪一辰,男,汉族,中共党员,2020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导师曾军教授,联合培养导师Liu Kang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现就读于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对话主义文学理论。2022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读博期间,勤奋刻苦,所有课程优良,平均成绩93.75分。平日遵纪守法,尊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
在导师曾军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一项,中宣部“四个一批”项目一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两项。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9篇,其中,在国际文科核心期刊A&HCI刊物 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发表论文1篇,在中国CSSCI刊物(含集刊、C拓)发表论文8篇。发表论文中,有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2篇。
读研期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内学术会议7次。积极参与到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智库的相关研究中,10余篇决策咨询专报被中央、省部级领导采纳批示。主持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青年“流行符号”的意识形态症候与文化韧性建构研究》(2022),顺利结项。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公共活动,如在2020年文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社会学部举办的“迎百年——‘四史’学习与学术对话博士沙龙”中,作《新中国史与新中国文论——〈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主题报告。博士期间,获国家奖学金2次、学业一等奖学金4次,获“百优团员”荣誉称号1次。
7. 胡昆
胡昆,男,汉族,共青团员,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高旻天教授,现就读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研究领域为生物资源化。在校研究学习期间,所有课程成绩优良,平均成绩83.00分。遵纪守法,尊重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课题组实验室管理建设工作、寝室社区义工等。
就读期间,刻苦勤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项目多项。发表及参与发表SCI论文5篇。就读期间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一次。
研究生期间,承担马蓝生物质的资源化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植物靛蓝前体物质提取方法,解决了植物靛蓝提取工艺受季节因素影响的行业难题,并且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且已获得审批。本研究成果发表在在生物化工领域Top中科院一区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影响因子: 9.224,本人第一作者) 。以本研究成果为基础,已经建立一个中试示范工艺及生产线,靛蓝已经被应用于纺织品染色,色牢度等重要指标超过国家标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经第三方检测,本靛蓝与美国STONY CREEK COLORS植物靛蓝(李维斯合作伙伴)质量相同的同时,售价仅为其28%!利用本技术,2022年度生产30%纯度植物靛蓝10余吨,销售额200万。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解析糖苷水解与吲哚酚氧化对抗癌活性物质靛玉红形成的作用机制,实现了靛蓝与靛玉红的靶向性定向转化方案,解决了传统蓝草植物生产工艺生产靛玉红,前体物质的摩尔转化率极低的行业难题。本实验室制备的靛玉红纯度已经达到98.5%,转化率达到了50%,远远高于传统工艺的转化率(3%)。目前,正在专利申请筹划中。
同时,为实现马蓝生物质的全利用、废弃物的零排放,我从事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及糖化工作,提出了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制备高抗氧化活性SPs的方法,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废弃物的应用价值。本成果发表在生物质利用领域top、中科院一区期刊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影响因子: 6.449,本人共同第一作者)。本成果在马蓝生物质中的应用将形成靛蓝生产与生物炼制工艺的一体化,对开发一个废弃物零排放、资源全利用的马蓝生物质可持续发展利用体系提供了方法依据。
8. 周翔
周翔,男,汉族,中共党员,2022级博士研究生,导师阳方副教授,现就读于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领域为老年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在校研究学习期间,课程成绩优良,平均成绩87.14分,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刻苦钻研、勤奋努力。
在校就读期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徐汇区组织部“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活力乐龄人群精神文化需求与供给”、生产老龄化:2023年上海市百名老人口述史访谈研究等多个项目。以第一作者分别在SSCI一区期刊《PSYCHIATRY RESEARCH》(IF=11.3)、《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IF=6.6)各发表高质量论文一篇,在CSSCI期刊《都市社会工作研究》发表论文一篇,参与撰写《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助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研究院《要报》采纳,此外参加中国人口学会2023年会并作为发言人进行论文汇报,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一次,三等学业奖学金一次。
9. 高佳静
高佳静,女,汉族,中共党员,202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镇璐教授,现就读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领域为运筹优化、基于数学规划的管理决策优化。在校学习期间,所有课程成绩优良,平均成绩90.71分。
在校就读期间,曾参与多项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青、面上、重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导师外第一作者,于2022-2023年发表高质量论文7篇: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IISE Transac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管理科学学报》和《中国管理科学》。其中,TR Part E是中科院一区Top,交通运输领域旗舰期刊;IEEE ITSM是智能交通领域的国际著名SCI期刊;IISE Transactions是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顶级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得到了最顶尖的24种商科期刊(UTD-24)之一的期刊Operations Research的副主编Roberto Baldacci教授的指导和认可,并且被美国工业工程师杂志ISE Magazine专门报道宣传;EJOR是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国际权威期刊;CIE是国际管理科学类权威期刊;《管理科学学报》和《中国管理科学》是管理科学领域顶级中文期刊。另外,作为合作作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读博以来,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学业一等奖学金。
此外,作为中共党员,遵纪守法,与同学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党建和学生工作,担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为同学服务。在校就读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在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作为宿舍公寓厅长,积极联系宿舍阿姨和辅导员。曾获得上海大学学生社区积极分子、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优秀研究生班团干部、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上海大学优秀党员先锋等称号。
10. 舒洪磊
舒洪磊,男,汉族,202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沈荟教授,就读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乡村传播与乡村治理。在校学习期间,课程平均成绩优良,平均成绩88.89分。作为学院21级博士班的班长,与老师及同学相处融洽,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读博期间,除在校完成学业课程外,长期在西部农村做田野调查,累计在村调查时间已超过15个月,获得大量一手田野材料,在此基础上,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期刊论文两篇,以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一篇,以独作发表大学学报一篇(《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参加5场学术会议,其中校外4场,分别获得“第五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23年第二届‘国家治理’全国高校学术征文大赛三等奖”、“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月优秀论文一等奖”。此外,还参加了以下学术会议:2022东西部协作与共同富裕学术会议并发言(广州大学),2023年乡村人才振兴研讨会并发言(清华大学),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并作发言和论文评议(复旦大学),勉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梁簌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并作发言(西南大学)。我将继续深耕乡村研究,以热血回报青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公示期为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具实名向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反映。
电子信箱:pygl@oa.shu.edu.cn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
2023年11月29日